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田晓航)为治好大病不惜举家奔赴千里之外的三甲医院,是不少家庭难以言说之痛。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让患者就近看好病、少受奔波之苦,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印发《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加快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方案提出,到2020年,根据需要,设置相应专科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成以国家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的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方案还明确了各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目标:2019年,完成神经、呼吸和创伤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科、心血管、肿瘤、神经、呼吸和创伤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2020年,完成妇产、骨科、传染病、口腔、精神专业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妇产、骨科、传染病、老年医学、口腔、精神专业类别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
由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不同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我国患者跨区域就诊现象较为突出。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经对全国三级医院收治的出院患者进行分析,2014-2017年连续四年全国异地就医占比约为7.9%。
专家认为,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和横向流动,有利于缓解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等重大疾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儿科、妇产和精神等专业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在区域、省域建设医学高地,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能够让疑难危重患者在区域内得到有效救治,也为实现分级诊疗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