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人大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和乾元市场监管分局,向辖区农村淘宝店以及其他电商经营户,宣传于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倪立芳 王忠德 摄(人民图片)
随着商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正规销售渠道之外,一直活跃着一个依靠人力携带商品入境、通过网络进行分销的群体——代购。长期以来,活跃在社交软件上的代购群体并未纳入市场监管范围,在消费者权益保障、税收管理等方面存在隐患。《电商法》施行近两个月来,给消费者和代购群体带来哪些新变化?
新政施行影响大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发布的报告,2017年中国微商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835.8亿元,从业人数达到2018.8万人。长期以来,从业人员如此庞大的群体并未纳入市场监管范畴,大多数代购在入关时未申报关税,在交易后其所得也未申报个人所得税,在市场公平竞争与国家税收规范化等方面处于法外之地。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关于做好电子商务经营者登记工作的意见》指出,包括微商在内的网商应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今年1月1日落地施行的首部《电商法》对相关问题做出了明确界定,要求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经营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并纳税。自此,海外代购作为电子商务经营者,需按规定登记、纳税。
《电商法》于2018年8月31日公布后,对代购和微商产生了一定影响。有代购表示,随着利润空间压缩,今后从事这一行业的前景并不乐观,同时一些境外商场也出现利润下滑的趋势。莎莎国际公布,截至2018年12月底,现财政年度第三季销售营业额同比下跌2.2%,其中港澳地区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同比下跌2.8%,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代购群体行为更加谨慎。
代购圈子大洗牌
新政实行后,代购圈迎来大洗牌:有的套路翻新,变身“灵魂画手”,通过手绘商品、语音交流等方式规避身份;有的持观望态度,期待规定细节更加明确;有的黯然离场,不愿为了不再丰厚的利润触犯法律;有的认为代购的春天来了,期盼“洗白”身份,在日益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奋力一搏。
一些代购者表示,随着《电商法》日益完善,入关时遭到查验、需要足额缴税的情况越来越多。缴税后的商品价格几乎与国内专柜价不分上下,在可能触碰法律底线的风险下,利润空间的压缩对自己影响较大,今后可能会转行。而另一些代购则持积极态度,认为新政施行对自身有利。一旦登记注册便有证可查,有利于代购行业的合规化、合法化,在行业内部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同时,对消费者而言,持证经营有利于营商环境的改善,从而更好地获得消费者信任,有利于职业代购的长远利益。
有淘宝店主表示,《电商法》落地虽然会让代购行业重新洗牌,导致一些孤军奋战的个人代购逐渐离场,但也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代购转型发展提供机遇。一些有实力的代购可以向从事跨境电商的小微企业转型,前景更加广阔。更让他期待的,是新政对整个代购行业起到的规范作用。
代购分流好处多
除了从业主体依法登记外,《电商法》规定,个人代购需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对其代购商品要出具购物凭证及发票,违法者有可能面临最高200万元的处罚。由此可见,随着代购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各网络平台上的代购们活跃度明显下降。那么,从事海外代购的个人将有何选择呢?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大型代购而言,由于经验丰富、实力较为雄厚、客户资源多,可以考虑注册成为电商平台或自营平台,继续一体化运营;对于中型代购而言,考虑挂靠大型平台,专注前端引流和客户服务,赚取相应导购服务费,由平台方提供产品供应链,目前一些海外购平台正在不断吸纳中小型代购团队;对一些实力较弱的小型代购而言,可以在完成工商登记后继续做自由的个体户,或者成为大型平台的一员。
对于整个代购行业而言,新政施行至少有三方面好处:第一,代购市场规范化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切身利益。代购登记通过将从业主体纳入监管范围,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依据,销售假货等侵权行为成本更高;第二,对代购从业者本身而言,合法纳税的从业者将受到法律保护;第三,随着行业洗牌,新的行业增长点将被孕育。整体供应链成本和物流效率将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源厂直供、规模采购、大宗物流和保税备货带来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优势将被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预见,整合代购、为代购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的新型平台或供应链公司前途无限。《电商法》将促进代购行业从“野蛮”生长期进入洗牌期,为行业规范化与健康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记者 张鹏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