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习近平
5月25日,沙雅钵施然智能农机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装配采棉机。该公司由浙江省嘉兴市援疆指挥部去年2月引进,当年9月投产,目前已吸纳142人就业。
行走天山南北,无论在偏居一隅的村落小镇,还是在隐于绿洲的静谧小城,处处都能感受到新一轮援疆工作给新疆带来的种种变化。
变化的背后,是援疆省市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的生动实践。特别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援疆工作不断走深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援疆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走进位于和静县的河北新村,一幅风情画跃入眼帘:平整的柏油路面,设计新颖的四户组合的两层小楼,规划有序的景观步行小路……
“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牧民能过上这样的生活。”5月16日,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牧民巴尔内兴奋地说,“住楼房,领工资,环境优美,真是享福!”
“供排水、燃气、供热、照明、通信,各种设施应有尽有。”在小区散步的庞飞感慨地说,“设计人员想得真周到!”
说起今天的变化,庞飞激动不已:“过上这么好的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离不开援疆省市的无私帮助。”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国家统筹部署,援疆力量整合,自治区坚决落实,汇成为各族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谋幸福的合力。
民生优先,成为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已先后实施援疆项目7527个,投入援疆资金675.9亿元。一大批惠民生、强基础、促就业的项目落地生根,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
“对口援疆,援到了大家的心坎上!”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村委会主任吐尔达力 · 哈山表示,村里的路好了,合作社建起来了,村民就业机会多了,致富路子宽了,乡亲们打心眼里感恩党中央,感激对口援疆省市。
产业落地凸显扶贫效应
“厂子就在家对面,旁边就是幼儿园。每天早上一出门,送完孩子就能进厂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资,家庭与工作可以兼顾。”疏附县吾库萨克镇托万克吾库萨克村村民图尼萨姑丽 · 吾甫尔说,“自从进厂上班后,家里的生活变样了。”
5月20日,记者看到,图尼萨姑丽与村里的100多名女工正坐在机器前,穿针、走线、缝制,动作熟练,缝纫机“哒哒”响个不停。
“走,去我新家看看!”出了工厂门,过一条马路,图尼萨姑丽家的温馨庭院出现在眼前,客厅里一套崭新的沙发,是她用工资添置的。“我会继续攒钱,再买些新家具,把家收拾得更加漂亮!”图尼萨姑丽说。
“就业搞不好,民生就难以根本改善。”喀什地委副书记、广东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贺宇说。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招商引资、发展产业成为对口援疆工作的着力点。各援疆省市出新招出实招,发挥优势,各展所长,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陆续落户受援地。不少援疆省市企业也走进新疆,在带动各族群众就业的同时,也谋求自身的发展。
短短五年间,援疆省市安排产业促进就业援疆资金142.8亿元,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建设,吸纳富余劳动力20万人次。
产业援疆扶贫工作正在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不仅让受援地有了更好的“造血”功能和更大的发展潜力,也让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智力援疆提升发展后劲
“在上海援疆医生的带领下,我们医院多项技术实现了突破。”5月18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献江感慨地说,“感谢上海的无私帮助,让我们医院得以快速发展。”
上海大医院的医生来到喀什,带来多项成熟技术。上海援疆医生和当地医务人员一道,共同提高喀什常见疾病的诊疗水平,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交口称赞。
在援疆医生的帮助下,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肾病科从“无设备、无人手、无专业技术”,到现在突破腹膜透析的技术瓶颈,肾病治疗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不仅如此,援疆省市还通过自身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实施人才“组团式”援疆,促进受援地的教育、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2016年7省市开展“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进疆工作以来,受援医院平均危急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由2015年的88%上升到目前的95%以上,转诊率由6%下降到4.6%,实现了全区所有地州市都有三甲医院的历史性突破。
智力援疆、人才援疆是提升新疆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举措。2015年北京市、上海市又分别开展干部人才对口支援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山东省、天津市又分别对口支援兵团第十二师、第十一师,实现了受援地、县两级和兵团师级干部人才援疆全覆盖。
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援疆省市相关市(区)、县与82个受援县(市)建立了结对关系,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层次对口援疆新格局已经形成,促进了新疆与内地之间的交流交往,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