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被称为“中哈边境第一村”,因为这里是距离哈萨克斯坦最近的村。村子不大但干净整齐,家家户户门前都悬挂着国旗,浓郁的“戍边文化”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线。
“父辈对这片土地的依恋早已渗入我的血液,我会接好父辈手中的‘接力棒’,守好家园。”6月23日,萨尔乌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热依扎 · 巴合道列提对记者说。
在奋进中成长
热依扎干练热情,说话时嘴角扬起自信的微笑。很难想象这个看似柔弱的年轻女子,是一位已在界河边上工作了10年、为82户273名牧民服务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基层青年干部就该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热依扎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大学毕业后,热依扎选择返回故乡。201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自治区级“大学生村官”考试,被分配到萨尔乌楞村。
热依扎说,起初自己对村里的情况不太了解,上级部门来检查工作,她一问三不知。那天夜里,她哭了一场,思前想后,下定决心要好好干。
热依扎拉上村干部进圈舍、到田头,收集村情民意。不熟悉情况,她就去村里老党员、老干部家中求教;没有发展思路,她就到邻村取经学习。热依扎的家距萨尔乌楞村15公里,她学会了骑电动车,早上出门带好奶茶、馕,中午累了,就在村委会桌椅上打个盹,有时忙到半夜,就在村干部家休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在全县组织的乡镇半年工作考核中,萨尔乌楞村从3个月前的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
“从那天开始,我变得自信了。”热依扎说。
在担当中历练
2015年5月,热依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全新的工作角色要求她必须学会拿主意、担重任。
以前,萨尔乌楞村党支部凝聚力不强,村集体经济一度停滞不前,村民意见比较大。热依扎上任后,和村干部广泛征集群众建议,调整班子分工,明确职责任务,使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
过去村里的路坑洼不平,2016年,热依扎带领村里12名党员,买来水泥、沙子,一起动手铺平了13公里道路。
村民的事不论大小,在热依扎的眼里都是大事、急事。她常说:“我是共产党员,就应该服务村民。”
一桩桩小事、实事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信任,村党支部在群众中树起了威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16年,萨尔乌楞村摘掉了贫困帽子,是吉木乃县第一批脱贫的村。
这一年,村里换届选举,热依扎再次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为村民的好日子奋斗
为了让村民生活得更好,热依扎立足村情民意,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她将孩子交给父母照顾,自己整天奔波在田间地头,了解全村1350亩耕地的情况。为了发挥农业规模经营优势,她引导村民开展土地流转,并依托吉木乃口岸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家乐。
今年6月,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热依扎走街串巷,一边给村民当翻译,一边向游客推介村里的土特产。
“这几天我们村里来了近千名游客,村民们表演民族特色歌舞,销售土特产品,挣了钱,大伙儿都特别高兴。”说起这几天的收获,热依扎脸上满是笑容。
今年,萨尔乌楞村还将发展5户农家乐,选择23户家庭发展畜禽养殖业,不仅可以为村里的农家乐提供食材,还能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增收。说起今年的发展规划,热依扎信心满满。
2015年,萨尔乌楞村被列为阿勒泰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热依扎带领村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新建了爱国主义教育展厅、民族风情园、旅游服务点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生态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美丽乡村建设、民族特色旅游村建设等机遇,走出了一条“建美丽村、吃旅游饭、脱贫困帽”的致富路。
黑勒木汗 · 阿哈塔力家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黑勒木汗的妻子厨艺好,热依扎鼓励他发展农家乐。在热依扎的帮助下,去年黑勒木汗的农家乐收入达到10万元。
热依扎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村民都能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