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这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举办,向全世界释放了中国持续推动开放的积极信号。
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7月25日,在第二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即将到来之际,首张专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量身定制的明信片由进博局投递给了首个报名参展商,当天共计5000张主题定制纪念明信片递出。
目前已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法国、意大利等15个国家确认担任主宾国。国家综合展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一个比首届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的进博会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来。
积极筹备,越办越好
第二届进博会倒计时100天,筹建工作进入临战决战阶段。上海市已全面进入高标准、快节奏、紧运行的备战工作状态。
展览规模更大。展览面积两次扩大,增至30多万平方米,仍然是供不应求;参展范围更广。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数量均已超过首届;展区设置更优。新设置的消费品新品专区增加了养老等题材,增设户外室外展区,新增室外汽车“无人驾驶”活动区;展览质量更高。
虹桥论坛稳步推进。从层次上看,目前已经确认参会的境外副部级以上嘉宾超过了70位;高质量、高层次的国际论坛定位,使论坛的国际性、代表性和权威性进一步提高;“会员制+注册制”创新方式,也将加快推进市场化、机制化运作,促进可持续发展。
招商工作全面启动。到目前为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资委、卫健委等已经组建了39个交易团、近600个交易分团。
精细“绣花”,服务保障更优
“街头便是展台,转角遇见艺术”,虹桥商务区打造了申长路艺术街区示范街。这种细致如“绣花”的工作、服务理念不仅体现在虹桥商务区,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努力做到服务保障更优,这种精神状态还体现在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发布了海关通关须知和海关支持进博会的13条便利措施。建立专门海关服务机构,常年对接进博会,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一站式服务;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提升展品通关的数字化、集约化、便利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工作,推动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的申请。
促进洽谈交易。组建第二届进博会上海交易团,明确了重点招商任务。截至7月24日,上海交易团已报名单位数3813家,人员36558人,报送49场配套活动。
优化交通组织。全面推进实施配套建设、整治提升、运行保障3类项目。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建多层次和多样化公交服务体系。增加科技手段在交通组织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市场监管和餐饮服务水平。建立驻场监管服务队伍,加强知识产权、市场整治、商标保护等重点领域保障任务,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检查频次及对重点环节的监管。
进博会永不落幕,溢出效应源源不绝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是一场国际贸易盛会,其溢出效应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新动力。
上海市副市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副组长许昆林告诉记者:“上海从首届进博会开始就非常重视溢出带动效应,我们重点聚焦促进贸易升级、消费升级、开放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升级五方面,具体制定了一些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行动方案。”
首届进博会成功举行后,虹桥商务区建设了一批交易平台,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9月底,这批平台将无缝对接进博会。虹桥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
在海关围网范围内新建建筑单体包含2个保税仓库、1个海关监管仓库及相关卡口等,在7月底将基本完成;展示交易中心(二期)的设计方案多轮听取意见,不断优化完善,设计方案“虹桥品汇”已初步形成。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的总体部署,瞄准亚洲一流医学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对标国际不断发展和提升临床医学水平的要求,在首届进口博览会期间,申康中心组织了17家市级医院集中招标采购33台乙类进口大型医用设备的签约仪式。2019年第二届进口博览会期间,计划有18家市级医院参与大型医用设备集中招标采购,截至目前共计有36台乙类进口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首届进博会签署了578.3亿美元的意向合同和协议,很多在展会亮相的产品已经进入中国市场。(记者 孟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