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布
国民经济的高质量“体检”
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日发布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经济“家底”亮眼
从各项数据指标来看,我国经济的最新“家底”究竟如何?
——经济规模大幅提高。
看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数,2018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产业活动单位2455.0万个。
看从业人员情况,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3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7.6%,其中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增长28.9%。
从市场主体的资产负债和营业收入来看,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914.2万亿元,负债624.0万亿元,营业收入294.6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占48.8%,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占51.2%。
——发展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从单位数量、从业人员、资产、营业收入等多方面看,第三产业占比较上次普查有大幅度提升,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
工业结构持续改善,制造业转型升级表现显著。2018年,全国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企业法人有6.6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7.7%,比2013年增长了37.9%。从研发投入来看,全国有11.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新产品开发,比2013年增长了97%。
——营商环境不断向好。
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大量增加。2018年个体经营户数量增至 6295.9万个,并带动就业人员达14931.2万人。
“总的来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系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海量数据,是对国民经济一次高质量的‘体检’。”国务院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说。
“体检”结果可靠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哪些创新之处?
设计更加科学。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采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通过对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上报,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手段更加创新。积极应用“五证合一”改革成果,有效减轻调查对象负担和普查成本。同时,全面推广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和电子地图,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处理效率。
数据更加精准。普查数据事后质量检查结果表明,普查数据填报的综合差错率为1.09%,达到了控制标准。
“总体来看,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普办常务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表示。
普查结果将成为2018年GDP初步核算数修订依据
根据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我国年度GDP要进行两次核算。第一次是初步核算,每年年初公布上一年的GDP。第二次是对GDP的最终核实,主要根据年度数据资料、财政决算资料等,每年年底对上一年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公布后,社会普遍关注是否将以此次普查获得的统计数据对2018年及历史年份GDP统计数据进行修订?
“和年度常规统计数据比,这次普查后的基础数据非常丰富。数据来源的变化为我们按照核算方法修订GDP提供了详实的基础。”经普办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表示,国家统计局将依据经济普查数据和相关部门资料按照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法对2018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修订。按照目前安排,将于近日公布2018年GDP数据的修订结果。(记者 韩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