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四小时 白银六公里 越夜越精彩
夜经济:宜游城市新动能
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等主办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论坛”近日在安徽芜湖举办。论坛以“夜间经济——美好新生活,发展新功能”为主题,与会业者学者研讨了“中国夜间经济现状、发展战略和路径”等内容。
中国夜间经济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正在成为灯火下的城市发展新风口。夜间经济是城市竞争的新赛道,是城市活力的新标志,也是打造城市品牌,推动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哪些夜游最受喜爱
从重庆洪崖洞、成都宽窄巷子等夜间热门地标,到广州“小蛮腰”、北京奥运塔、上海黄浦江岸的灯光秀,从稳步上升的夜场电影上座率、24小时书店,到广受游客喜爱的博物馆展览、文艺演出,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夜间文化和旅游的消费需求日渐增长。
在论坛上,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指出,夜间经济主要包括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节事、夜间文化场所休闲活动等内容。
目前,夜间餐饮消费仍是主导,占比超过七成,而文化休闲需求是潜力巨大的蓝海。逛公园、逛夜市、逛街“三逛”领衔户外夜间休闲活动。城市夜景观光和景区夜游依然是需求主旋律,比起街区夜游和夜市、美食街,夜间节事活动和文化场馆更为游客所向往,文化场景的夜游需求强烈。
报告分析,发展夜间经济要把握好夜游“黄金四小时、白银六公里”。大部分夜间游客的游玩时间为1至4小时,79.8%的夜间游客游玩时间超过2小时。夜游者倾向于在夜游地附近选择住宿,住宿地6公里范围内是夜游的黄金地带。
论坛上还发布了重庆市等夜间经济十强城市;苏州市等夜间经济十佳城市;北京簋街夜市等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北京德云社相声等游客喜爱的十大夜间演艺;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等游客喜爱的十大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夜间游客喜爱的十大文化场馆等。
夜游激活城市活力
夜间经济是宜游城市的新动能。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欧洲有句谚语,‘街道就是一切’。这些商业设施不仅是消费场所,还是人与人交往的生活空间。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让愿意共享本地美好生活的游客重新回到街道上来,才是数字化时代重构城市活力的必然选择。”
“在未来的城市中,夜间经济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举办夜间活动对夜间设施的激活及当地文化遗产的活化都产生巨大作用。”韩国培材大学节事旅游大学院院长、世界节事协会亚洲会长郑钢焕说。
今年多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发创新夜间旅游的新内容,以适应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廖成珍介绍,成都推进夜间休闲旅游与文化、体育、商业等深度融合,形成夜游、夜读、夜秀、夜展等多样化消费业态,出现了夜游锦江、天府沸腾小镇等一批有特色的夜间文旅体验项目。武侯夜话、夜游金沙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都博物馆今年实现延时开放,参观人数已达到45万余人。
北京天气降温转冷,但夜间经济却在升温,室内文化消费场景增多、营业时间延长,夜场冰雪活动也陆续上线。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粤介绍,从今年7月到现在,北京重点发展夜间经济,出台了“夜间经济十三条”,主要围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国贸、五棵松这四个首批夜经济的地标,目前开局良好,成效明显。
夜经济注重高品质
中国旅游旧有的“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模式已被如火如荼的夜游逐渐取代。灯火阑珊处正孕育出夜间经济的一片新蓝海。发展夜间经济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扩大消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组赵一静介绍,截至今年10月,全国发布夜间经济、夜间旅游相关政策规划的城市已超过40个。这些城市已经把夜间经济视作发展的新动能。
报告建议,要发展夜间经济的“老三样、新三样、再三样”。“老三样”指夜市、演出和景区。“新三样”指节事、场馆、街区。夜间节事分为文化新载体、城市新名片,而文化场馆是城市新的风景线,街区是高频消费地和网红地。“再三样”是指书店、古镇和乡村。书店承载的是城市夜间休闲功能,而古镇和乡村是未来夜游的新去处。
戴斌建议,各级各类资本市场和市场主体可扩大投入,研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让不同消费层次的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在夜间有的游、游得起、玩得舒心。以文化权益和旅游权利为中心,发展当代夜间经济,使夜间消费趣味更多,品位更高,评价更好,以高质量的夜间产品和服务,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记者 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