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 基础条件没改变
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为复工复产营造更好营商环境
如何进一步提高复工复产效率,帮助稳定就业?疫情冲击下,就业新增长点在哪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稳定就业的任务艰巨繁重,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定就业的基础条件也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能够战胜疫情、稳定经济、稳定就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动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提高复工复产效率,政府部门有哪些招?
高杲表示,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放管服”改革,推动各项助企惠民政策落地见效,为复工复产营造更好营商环境。
简化办事手续,打通复工“堵点”。“我们将梳理复工复产所需要的各种手续、程序、审批事项,对于法无据、不合理、不合时宜的要加快清理;对确有必要的,统一办理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时限等,防止出现层层加码、互为前置、循环证明等现象。”高杲说,尤其是要坚决制止以防控疫情为名擅自增设、变相设置行政许可等行为。
推动“一网通办”,提升复工效率。梳理一批与企业复工复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事项,率先实现全程网办。“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行行政许可‘不见面’办理,并将受理范围从企业登记注册扩大到低风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许可办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认定等领域,进一步提高注册审批效率。”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梅君说。
清理违规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严禁向企业收取复工复产保证金。”高杲说,国家发改委将组织清理不合时宜的临时管制措施和不合理的证明、收费等规定。
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模式发展。孙梅君介绍,针对疫情期间很多平台开展的无接触配送等新的经营模式,市场监管部门在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的同时,还将充分发挥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优势,为企业主体提供技术帮扶。
“截至3月15日,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5亿户,其中企业3905万户,个体工商户835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9万户,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孙梅君说,市场监管总局还将在压减工业产品许可证产品目录上继续下功夫,营造更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培育就业新增长点
高杲说,为了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的基础上,还要加力促进“双创”,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和潜力。
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启动社会服务领域的“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计划,重点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势,推动养老、托育、家政、乡村旅游、家电回收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挖掘其中巨大的“双创”带动就业的潜力。
同时,将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积极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各方面资金,加强包括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和融合运用,加快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
最近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对3000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有67.3%的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其中,有约四成企业认为本领域蕴藏着更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
●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疫情发生以来,大数据、移动支付等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巨大作用,“云办公”“在线教育”等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说。
不过对广大中小微企业而言,由于转型能力不够、成本偏高等原因,一些企业面临着转型困境。国家发改委将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从三个方面发力——
搭平台降门槛,解决“不会转”难题。通过开展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强化区域型、行业型、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降低转型门槛。
优服务强支持,解决“不能转”难题。重点是实施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探索推行普惠型的云服务支持政策;重点在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的融合运用;加大对企业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
聚合力建生态,解决“不敢转”难题。“我们将探索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数字供应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伍浩说,同时也支持互联网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建立共享用工平台、就业保障平台等,更好地发掘发挥企业间的协同放大效益,打造传统产业服务化转型的新生态。
在生活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线下服务业线上化的进程也进一步加速。“为更好满足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需求,近期国家发改委已陆续启动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等,着力加大对相关领域的投入,也带动各方面的社会资本参与其中。”高杲说。(记者 李心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