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把老百姓“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也使乡村因路而兴、因路更美,这些改变都离不开交通人的奋斗和付出。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五位交通运输行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了他们的交通扶贫故事。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脱贫攻坚,交通先行”……交通,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罗洪波于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挂职,回忆起自己的挂职经历,他感受颇多:“安远到底远不远?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在2013年之前,安远非常远,从县城到赣州市不到200公里的距离,需要大概一天的时间。”
交通运输部对口支援安远县以来,安远县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形成了北上南昌、南下广东、东出福建、西进湖南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从此告别了大山的阻隔。“如果现在重新介绍安远的话,我想安远在推介旅游时的一句广告词最合适不过了,就是‘安远不远,景在眼前’。”罗洪波说。
除了高速公路这样的“大动脉”外,扮演交通运输“毛细血管”角色的农村公路也成为乡村人民的致富通道。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支部书记王光国介绍,店子坪村有一句古话,“左边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边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们祖祖辈辈,背磨得像骆驼”。村民要到邻近的高坪镇去赶集,要沿着沿河两岸的绝壁小道翻山越岭,来回要两三个小时。
据了解,王光国2002年当选村支部书记以后,就动员大家修路。从凿毛路、修砂石路,到水泥路、沥青路不断完善,店子坪村现在实现了户户通、村村通。如今,店子坪的老百姓已经走上了致富快车道,“因路而美、因路而富、因路而活”成为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架起民族团结沟通桥
在帮助百姓致富的同时,交通扶贫也为民族团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在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综合处主任科员吕怡达认为,汉族和藏族在生活习惯和风俗方面有些许的差异,但是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大家共同过上好日子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
“2017年我们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其中涉及一个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用柴,他堆放在房前,我们希望把它挪到屋后去。然而由于语言不通,这户人家无法理解我们的要求,我和我的同事通过一次又一次交流劝说,最终做通了这位贫困户的工作。”吕怡达介绍说,随后我们清理完成了院坝,种上了花草,摆放了板凳,很多群众都可以在农忙之余进行短暂的休息,他自己也非常高兴。
在平均海拔4127米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挂职的县委副书记桂志敬同样来自交通运输部,据他介绍,色达县地处川青交界地区,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山大沟深,环境闭塞,常冬无夏,氧气稀薄,氧气含量是北京的65%。
“在雪域高原的岗位上,我走遍了17个乡镇,了解交通需求,做好沟通桥梁,经过4年的定点扶贫,色达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60公里,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实现了100%通硬化路,100%通农村客车,圆满完成了‘两通’目标。”桂志敬表示,今年2月份,色达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并在6月底使剩余的90户319人实现了脱贫,色达5.74万农牧民群众将同全国人民一同迈进小康社会。
见证西藏发展新面貌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农村公路建设怎么样,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是交通运输部选派的援藏干部,已经在西藏生活工作了超过4年时间。“4年来,我参与了当地交通脱贫攻坚的全部过程,也见证了240万农牧民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的喜悦。”徐文强表示,这期间是西藏交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也是交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最普遍的时期。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西藏的公路交通完成投资超过2515亿元,这个数字是“十二五”的3.7倍,高速公路里程也从38公里增加到现在的620公里,目前几条在建高速公路通车后,总里程将达到1100公里。徐文强指出,在内地,这个数字可能不那么显眼,但在西藏,修了1100公里的高速公路,这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此外,在农村公路方面,西藏4年时间共实施了3123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造、新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82万公里,全部按照等级公路的标准实施建设。截至目前西藏只剩一个乡镇和10个村因为暂时不具备条件还没有通上公路,乡镇的公路通达水平达到99.9%,村的通达水平达到99.8%,467个乡镇和2014个行政村通上了客车,做到了应通尽通。(记者 訾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