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李杨
6月19日至21日,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带着问题、伴着思索,赴安徽省学习考察,探寻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3天时间,马不停蹄,10多个考察点,既有特色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也有科研创新平台、乡村振兴项目、红色纪念馆。代表团一路细心观察、一路问计取经,在看中学、在学中悟,力求将“他山之石”化作琢玉之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善作善成、笃定前行的实际行动。
创新大潮汹涌澎湃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拥有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创新平台;现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21所大学和超7000家科研机构;2021年,安徽投入科技资金415.5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5.5%……在支撑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序列中,科技创新稳占“C位”。
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0.12毫米世界最薄玻璃、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量子计算机……6月19日下午,代表团走进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展馆——安徽创新馆。这里汇集展示了1800余件创新成果,这些“黑科技”体现了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崭新形象。
据安徽创新馆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陈林介绍,安徽创新馆成立3年来努力打造展示推广、转化交易、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四大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350亿元,服务企业7000家次。
在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记者看到,安装了视觉智能分拣系统的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能将杂乱无序物品进行分类、识别、拾取、摆放。智能康复机器人、无人清洁机器人、智能植保机器人、管道清淤检测机器人等各显神通。
在了解到该院已吸引7位院士级首席科学家,集聚人才超800人,转化培育科技企业76家,累计申报知识产权1000余项,累计产值规模达33亿元时,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说:“要想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里走出来,需要高标准的平台和完善的创新体系。安徽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值得学习借鉴。我们要深刻认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聚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大需求,全力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得益于区域创新活力被激发,安徽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比重的4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万家。
6月20日上午,在江淮蔚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代表团来到车身车间,只见300多台自动化机械手臂正在各工位上有条不紊忙碌着。97.5%的自动化生产水平,每3分钟下线一辆车的高效率生产能力令人惊叹。
6月21日上午,代表团来到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氢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这个智慧能源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实现光伏、风能、储能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营运维管理,目前在新疆也已应用。”该公司董事长曹仁贤说。记者看到,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兵团第四师72团一处光伏电站的数据:累计发电量为24.081万度,当前功率为10.71千瓦。
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虚拟主播、AI+办公、AI+汽车、AI+教育、AI+城市等模块令人感慨,人工智能已经遍布社会的每个角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产业发展的背后,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深度互动。令和田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马合木提·吾买尔江印象深刻的是,安徽建立了十大新兴产业省级专班推进机制,“专班吹哨,部门报到”“市县有求,专班必应”,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田地区优势资源,明晰产业方向,构建龙头企业引领的全产业链条,搞好产业发展所需的服务配套,以改革创新的力度提升高质量发展的速度。”马合木提·吾买尔江说。
绿色发展底色鲜明
6月20日下午,走近巢湖十八联圩湿地,丰茂的水草满目青翠,微风中,水鸟翔集,水天一色。这里原为具有30多年养殖历史的2814渔场,鱼塘尾水直排巢湖,氮磷污染严重,鱼塘内湖水大部分被污染。
随着巢湖沿岸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和退耕、退居、退渔等措施大力实施,沿岸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加快向好。
村后青山如碧、芳草萋萋,绿树掩映中的农舍层叠有致,在乡建学堂、村史馆里,喝一杯清茶,品味古徽州的浓厚文化氛围……在肥东县长临河镇白马社区的山口凌村,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风生水起。
这里以前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村民房前屋后堆满杂物和垃圾,乱搭乱建随处可见。为了改变旧貌,山口凌村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从村民房前屋后抓起,清理垃圾,清除沟塘淤泥;硬化道路,修建污水管网,改水改厕,开展绿化亮化……村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端上旅游“金饭碗”。
参观后代表团成员们表示,新疆也要把乡村振兴和生态环保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既有绿水青山又有美丽乡愁的旅游目的地,让有温度、有灵魂的旅游吸引更多游客。
转载链接: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xjyw/202206/3f414102e18a407eb09009be726209c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