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4日电 题:以“先手棋”谋划“一盘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观察
新华社记者王永前、杨金志、胡洁菲
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由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重要的“试验田”。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土地、项目建设的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从打通地理上的“断头路”到破除制度上的壁垒,自2019年11月挂牌以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改革逐渐从“空间缝合”走向“要素缝合”,过去这片省际交界的薄弱区域正呈现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面貌。
审批一体化构建规划“新样板”
“长三角区域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
【实践故事】
省际交界处,是一体化发展最鲜活的展示区。
来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原点”处,流经沪苏浙的太浦河如一条碧绿的绸带,绕过田野,穿过村庄。河上,分别代表沪苏浙皖的四栋江南水乡风格建筑——方厅水院正在紧张施工中。这座标志性跨域建筑由步行连廊连接,具有人文交流、文旅休闲与国际会展等功能,建成后可以实现“一天逛遍沪苏浙皖”。
“在省际交界处,按照同一套标准审批建设,是我从业多年遇到的第一次。”项目建设方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翊元感慨。
方厅水院浙江嘉善片区的施工许可证上,上海青浦相关部门的印章刚劲清晰,这成为示范区探索一体化审批机制的一个生动注脚。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部长刘伟介绍,按照传统流程,方厅水院项目需要按省界一拆为三,再由三地分别按各自流程进行审批。由于各地审批标准、要件、时间存在差异,严重影响项目工作进度。
2023年2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批复,让一体化审批成为可能。方厅水院的规划由浙江嘉善和江苏吴江委托给上海青浦,由上海青浦牵头实施项目信息报送、招标及一体化方案审批,从“多个文件多个章”变为“一个文件一个章”,大大提升了项目建设进度。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也从“规划一张图”着手,探索建立沪苏浙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五年来,从公路“断头路”的打通,到推动城际铁路动工,再到跨域房屋、桥梁综合建筑的规划建设……示范区制度创新“样本库”正在不断更迭,为长三角全域及更大范围作出示范。
产业深度协同破解招商“内卷”
“要推进跨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习近平
【实践故事】
初冬的江南,空气清冽,催人奋进。上海美帆游艇俱乐部董事长时立宪已连续多日奔波在青浦、吴江和嘉善之间,推进投资合作事项。
今年3月,在青浦区相关产业负责人的见证下,总部位于上海青浦的美帆与吴江区文体广旅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吴江投资建设高水平的“零碳行舟”水上产业综合体,进一步挖掘区域水上文体旅产业经济效益。
“以前去外地考察投资,担心总部所在地主管单位有想法,现在有他们见证,感觉有底气多了。”时立宪说,他们还准备将公司新一代水翼帆船的生产制造基地落在嘉善。
对此,青浦区也展现出“大胸怀”。在青浦区相关负责人看来,基于产业分工、域内企业去外地投资也许短期内会让青浦税收微降,但企业效益的提升和整体产业的壮大无疑将进一步反哺母公司所在地。
从过去“你争我抢”,到如今主动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共同发展……地方政府主动敞开大门,正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着力破解招商“内卷”、探索统一大市场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一体化发展,就要推动各地算‘大账’‘总账’、而非‘小账’,对于示范区而言,就是要做到1+1+1>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产业部部长朱正伟介绍,目前,示范区正推动青吴嘉共建跨省域高新区,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共同做大“蛋糕”。
协同发展也避免了区域间的重复建设。以自动驾驶为例,今年8月在吴江举行的示范区第二届联合招商会上,上海同济大学与中国联通联合打造的自动驾驶生态长廊正式亮相,吸引市场广泛关注。由于该长廊实现了三地数据标准互认、结果共享,又当场吸引了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飞渡科技、合众新能源等多家主体的参与和投资。
“三地联合招商,吸引更多高能级企业的高职级负责人,三地共享应用场景,也推动了负责人快速决定投资……这些都有助于推动有序竞争、错位发展,实现共赢。”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说。
凝聚法治共识推动制度“软联通”
“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习近平
【实践故事】
自2021年当选为青浦区金泽镇人大代表后,吴江人庞云华就逐渐适应了这一新的“身份”。最近,他正忙着调研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相关的内容,为明年的地方两会做准备。
“我是吴江人,在青浦工作,希望发挥这种多元视角的优势,为区域一体化发展做一些贡献。”庞云华说,此前,他在意见征询会上一口气提了好几条建议,都被《推进长三角区域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所采纳。
选民资格跨区域互认是示范区推动制度“软联通”的举措之一。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区域合作日益加深,跨区域协同立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今年3月,沪苏浙两省一市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这是立法法修订以来国内第一个跨省域、综合性、创制性的协同立法项目。瞄准区域发展突出问题,该条例对地方政府间协议、统计与指标体系、联合执法及行政执法证据互认等均有涉及。
如今,不少探索已经成为解决区域顽疾的重要抓手。以跨省倾倒垃圾为例,近期,得益于上海绿化市容、交通等部门的协调帮助,浙江省嘉善县人民检察院成功实现对嘉善塘上一例倾倒建筑垃圾案例的诉讼,并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赔偿金额达180余万元。
嘉善县人民检察院五部主任仲琴说,过去,办案线索主要来源于属地行政机关或属地乡镇,来源单一,如今实现“异地取证”和“源头打击”,有力破解了违法成本低、难以形成震慑的困境。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这意味着在处理改革和立法的关系上要做到‘先立后破’。通过区域协同立法,可以更好满足区域协同发展的法治需求,让区域真正成为发展的‘共同体’。”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政策法规部高级主管孙潮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