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陈晨 甄世新 喻义昌报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不管何时哼起这首歌,总是能让人从心底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团结的力量。
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布克赛尔镇巴音西尔格社区,有这样三对居民,虽然语言、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他们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交往到现在,真实地诠释了歌中所唱的“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做一辈子好姐妹”
在巴音西尔格社区,有两位亲如姐妹的妇女,她们是82岁的达斡尔族姐姐司玉玲和71岁的蒙古族妹妹江更 · 乌音其梅格。
5月13日,是司玉玲和乌音其梅格聚会的日子。每隔一个月,她们就要轮流相邀在一起聚一聚。这聚聚聊聊的习惯,已经保持了41年。
“如今,我们太幸福了。尽管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我们比亲人还亲。姐,我们要做一辈子好姐妹,你说是不是这样呀?”乌音其梅格说。
“是、是!”司玉玲连连点头。
1962年,当时25岁的司玉玲从牧区的一所学校调到县文化馆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后来她担任了文化馆馆长。在司玉玲当馆长期间,县一中教师乌音其梅格经常来文化馆看书、借资料。一来二往她们就熟悉了。
随着交往的加深,乌音其梅格对司玉玲的称呼也由“馆长”变为“姐姐”。“我妹妹乌音其梅格年年不是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就是县上的模范教师;我也是年年获得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司玉玲说。
后来,两位老人退休了,她们的丈夫也先后离世,她俩的交往一直保持着。
2013年,县里实施棚户区改造,她们就把房子买在了巴音西尔格社区。“几十年来,母亲和乌音其梅格阿姨的情谊深深影响着我。”司玉玲的儿子查汗 · 孜荣说,“巴音西尔格社区46栋楼里就像住着‘一家人’,3800多名各族兄弟姐妹朝夕相处,亲如一家。”
“社区就是我们的家”
在县属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提起哈萨克族职工黑扎提 · 努尔托合塔、汉族职工吴绍民这对兄弟,无人不晓。“无论在牧场劳动,还是退休在县城居住,他俩总是形影不离,就像一对亲兄弟。”牧场退休职工努尔兰 · 哈布力别克羡慕地说。
1966年,18岁的吴绍民被分配到牧场工作。
“黑扎提大哥是牧场的统计员,我和大哥在一个办公室工作。”吴绍民说。在黑扎提的言传身教下,吴绍民进步很快,后来当了牧场办公室主任。在每年牧场秋季割草时,吴绍民和黑扎提总要放下手中的工作和牧民一起劳动。
按照牧场分工,场部工作人员没有一线生产任务。“不管是牧场修路,还是铺设自来水管道,黑扎提大哥总会参加。他对我说,我们都是农牧民出身,要经常参加劳动不能忘本。”吴绍民说,“从那以后,我有空就参加劳动。”
退休后的黑扎提,2013年在巴音西尔格社区买了房子。吴绍民退休后也把楼房买在了这里。“我和黑扎提大哥积极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经常打扫楼道、大院里的卫生。我大哥常说,社区就是我们的‘家’。”吴绍民说。
在这哥俩的影响下,居民主动打扫社区卫生已蔚然成风。
“希望弟弟的眼睛好起来”
每天上午,在社区办公楼4楼棋牌活动室,总能见到一对忘年之交的居民在娱乐。他们是52岁的汉族居民李志刚和75岁的蒙古族居民道多尔吉 · 阿依尔赞。
李志刚和阿依尔赞的交往还得从他们工作过的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说起。
李志刚是牧场农四队职工。阿依尔赞原是塔城地区牧场职工。1987年,塔城地区牧场改革后,阿依尔赞就到了伊克乌图布拉格牧场牧业二队。
那时候,阿依尔赞的膝盖经常疼痛,李志刚的父亲是牧场医生。两人因此相识。阿依尔赞说:“在看病过程中,我把这个汉族小伙子看上了。”
“我想让他到我朋友家放羊,再接触一下我朋友的女儿。”阿依尔赞说。
李志刚也动心了,他就到阿依尔赞朋友家放羊。在放羊的过程中,他喜欢上了这个蒙古族姑娘,不久就成了家。
一次意外中,李志刚的眼睛受到了严重伤害,失去了劳动能力。2012年,李志刚跟退休后的阿依尔赞一同把房子买在巴音西尔格社区。
为增强李志刚治疗眼病的勇气,阿依尔赞经常鼓励李志刚。“我希望汉族弟弟的眼睛好起来!”阿依尔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