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社区志愿者
“做我力所能及之事,为防疫工作贡献力量”
“我要一袋面粉和一桶清油……我家孙女的网课连不上了……我牙龈上火要买一些消炎药……”3月1日,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的志愿者夏衣丁·买买提正在认真梳理微信群中自己所负责的16户居民的生活需求。整理完毕后,他迅速戴好口罩、手套,做好防护措施,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19岁的夏衣丁·买买提是新疆农业大学科技学院大一的学生,寒假回到塔城后,他时刻关注有关疫情的新闻。一周前,他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社区做志愿者,这让夏衣丁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爸妈,我想去社区当志愿者。”他的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于是,夏衣丁来到社区成为一名志愿者,负责哈尔墩一道巷至五道巷主街道片区,除了负责宣传防疫知识,做好消毒工作以外,他还要保障辖区16户居民的生活物资所需。
接到任务后,夏衣丁信心满满地说:“交给我请放心!”
夏衣丁说,社区志愿者的工作很琐碎,比他想象中更辛苦。“工作第一天,确实很累,因为对每家的门牌号不是很熟悉,所以送物资的时候跑了不少冤枉路,但后面跑的次数多了,每次都能最快送达。”夏衣丁说。
工作短短一周,夏衣丁就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写信的是他所负责辖区的居民夏汗太叔叔。64岁的夏汗太在家照顾6岁的孙女,当孙女要开始上网课时,不太会用手机的老人着急了。夏衣丁得知后,跑到夏汗太家,一遍一遍地教他如何登录并使用,到现在夏汗太的孙女没有落下一天课程。
“夏衣丁,这个男孩好样的,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勇往直前,热心帮助群众。”面对夏汗太的夸奖,这个年轻小伙反而害羞起来。
“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我不能奋战在一线抗击疫情,但我也想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为防疫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夏衣丁说。
“95后”警察
“我还年轻,让我来”
“您好,请测量一下体温。”在进入乌鲁木齐的关卡之一甘泉堡公安检查站,作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特警五支队二大队三中队的一员,24岁的艾孜买提江·努尔买买提正在对过往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
虽然工作还不到两年时间,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也让这个年轻民警更加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为了守好进入乌鲁木齐的“大门”,艾孜买提江每日对进入乌鲁木齐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并逐人测量体温,做好安抚劝导解释工作。
别看艾孜买提江个头不高,但在这瘦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强大的力量。在前段时间春运高峰期时,因排队检查的车辆、人员较多,出现拥堵情况,他在车道上检查,一站就是将近10个小时。夜晚,刺骨的寒风穿透棉衣,他也没有休息一会,只是趁着没车的时候搓搓手、跺跺脚,让自己暖和一点,更好地坚守在岗位上。
“虽然我已经很多天没回家了,但看到和我一起共事的哥哥姐姐们都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我就更不能放松,而且还要比他们更认真努力才行,因为我年轻。”艾孜买提江说。
勤务间隙,艾孜买提江还主动打扫卫生,每天要对食堂、宿舍、库房全面消毒三次,反复擦拭每一张桌子,每一个把手,确保不留一个死角,保障战友们的安全和健康。
有同事想要帮他时,总是被他推搡回宿舍休息,他说:“我年轻,让我来。”
其实在公安队伍里,还有很多像艾孜买提江一样的“95”后,他们是年轻一代,却和所有人一样肩负使命,勇往直前。
“95后”集中隔离点上的工作人员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所有人都能平安回家 ”
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仓房沟的一处隔离点,25岁的刘露露正在库房整理物资,因为今天隔离点上又要送来十几名返疆隔离人员,她必须提前为他们准备好生活物品。
1995年出生的刘璐璐是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的窗口工作者,防疫期间,为了保证每一位返疆人员的健康安全,她被临时抽调至集中隔离点,负责该隔离点的后勤保障工作。这在刘露露看来,是一次考验,更是一份需要她冲锋在前的工作。“我还年轻,身体抵抗力好,所以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防疫工作,我都要做到最好。”刘露露说。
别看刘露露年龄小,工作年限也不长,但心思却很细腻。面对一开始物资堆成山的库房,她耐心整理,做出台账,并按种类分区,让所有物资整齐有序。
“刚开始那几天,确实有点累,我们经常工作到深夜,一起工作的前辈们看我们太辛苦,劝我们去休息。”刘露露说,多一个人休息就少一份力量,于是她坚持和大家一起工作。
除了后勤保障,刘露露还负责隔离点上所分配的其中3个人的日常所需。“除了每天问问他们是否有所需求,提醒他们做好防疫措施等工作以外,最重要的是安抚他们的情绪,因为我知道每一个来这里的人都想早点回家。”刘露露说。
刘露露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所有人都能平安回家,一切恢复最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