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逯风暴报道)“卖了2000多元,周末收入会更高。”6月9日下午,莎车县米夏镇托尕其村村民吐尔洪·努尔麦麦提打开手机查看一天卖樱桃的收入。
4亩樱桃是吐尔洪的“摇钱树”,靠着卖樱桃,他一年收入6万多元。这是莎车县发展特色林果业带动增收的缩影。
莎车县林果种植面积达136万亩,近年来,该县以巴旦木为支柱产业,探索种植樱桃等新品种,并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特色林果业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来源。
引进新品种 樱桃卖出好价钱
“要不要我给记者说下你以前的‘糗事’?”米夏镇夏玛勒巴格村党支部书记玉素普卡德尔·吐尔逊对村民阿布都拉·赛依麦提说。
“过去的事不提了,来,吃樱桃。”阿布都拉抓了一把樱桃塞到记者手中,试图堵住记者的追问。
此前,莎车县大面积种植巴旦木、核桃等,但在南疆,这些果树比较常见,市场竞争力不强,带动村民增收不明显。
2002年,莎车县委和县政府考察市场时发现,樱桃产业在内地效益很好,而疆内樱桃种植刚起步,市场潜力大,于是果断引进樱桃新品种。
第一批试种地选在了有林果种植经验的夏玛勒巴格村,村委会向村民免费发放樱桃树苗,并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植。
阿布都拉种了5亩樱桃,浇水、施肥、打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樱桃树越长越大,可就是不见挂果,急得他围着樱桃树转圈圈。
阿布都拉狠下心拿起坎土曼,挖掉两棵樱桃树,玉素普卡德尔闻讯后跑来,按住他的手:“县上的技术员早说了,樱桃挂果得七八年,挂果后收成肯定会好起来,你不要着急,再等等吧。”
阿布都拉扔掉坎土曼,叹息一声,摇头离去。
第七年,樱桃树上零星地结了一些小红果,阿布都拉摘下一颗放到嘴里,甜酸爽口,他看到了希望。
2011年以后,樱桃树挂果逐年增多,阿布都拉把成熟的樱桃摘下来拿到国道边卖,1公斤竟然卖到了100元!阿布都拉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哪是水果啊,简直是金果。”依靠5亩进入盛果期的樱桃,他年收入近10万元。
效益可观,莎车县逐年扩大樱桃种植面积,目前已有4万多亩,其中3000亩进入盛果期,亩均收益3万多元,最高可达5万元。
“现在不砍树了吧?”玉素普卡德尔冲阿布都拉眨眼睛。“不砍了,今年我还扩大种植了4亩樱桃。”阿布都拉笑着说。
延伸产业链 大力发展乡村游
趁樱桃受市场热捧,莎车县大力发展樱桃产业,成立樱桃专业合作社,注册“米夏红”大樱桃商标,举办樱桃花节、樱桃采摘节、美食节等,既吸睛又吸金。
2018年开始,莎车县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樱桃由单一采摘向旅游观光转型。
如今,米夏镇樱桃园内有特色采摘区、游乐区、农家乐、民宿区、夜市、餐饮区等,游客络绎不绝,成了当地网红景点。去年,樱桃园累计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
68岁的吐尔逊·依则木在樱桃园中开了家商店,平时卖些饮料、零食等,每年旅游旺季营业两三个月,也有几千元收入,“农活干不动了,在这里开商店也能补贴家用。”
游客增多,樱桃园内民宿、农家乐、餐饮摊位生意火爆,带动4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250人。
夏日午后,樱桃园中游客渐多,贫困户努尔艾力·艾尔肯驾驶观光马车,慢悠悠载着游客享受休闲时光。
去年4月,努尔艾力投入1.5万元买了辆观光马车,营业3个月,收入2.5万元。今年,随着樱桃开花结果,来樱桃园的游客越来越多,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今年脱贫没问题。”他说。
莎车县副县长开色尔·艾来木夏说,县里依托136万亩特色林果,打好“旅游+”特色牌,让特色林果业产生更大“溢出效应”,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增收。
提质增效 巴旦木焕发生机
“1亩樱桃、3亩巴旦木、4亩核桃,今年林果预计能收入近万元。”艾力西湖镇其兰格尔村村民阿布拉提·玉素普掰着指头计算今年的收成。
几年前,阿布拉提种了3亩巴旦木,由于不懂管理,巴旦木长得不好,1亩地算下来只有几百元收益。“好多次想把树砍掉。”他说。
目前莎车县巴旦木种植面积达92万亩,是该县特色林果业中的“龙头”。但以前农民缺少果树施肥、疏花疏果、四季修剪、传花授粉等技术,且管理粗放,导致巴旦木产量低,果品质量、品级不高。
2018年,自治区大力施行“推进南疆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莎车县积极响应,大力实施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推动林果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转变。
莎车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张强说,该县通过技术培训,让巴旦木种植户掌握了秋施肥、春追肥、果树整形修剪等种植技术,并组建了3862人的林果技术服务队,采取1名技术服务队队员结对帮带3—5名村民,帮助村民加强水肥、花期管理,组织村民施肥打药、放蜂授粉,提高坐果挂果率。
依靠科学种植和管理,莎车县林果业增收明显,去年,该县巴旦木增产2.6万吨。“现在巴旦木每亩纯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阿布拉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