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一站式办理”
居住在重庆市大足区的邓女士是一名新手妈妈,在为宝宝办理新生儿相关手续时,她惊喜地发现,通过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即可足不出户,实现“一站式办理”。“之前听说手续又多又杂,要带着一大摞资料在各个部门来回奔波,没想到实际用一部手机就能全部搞定,方便得很!”邓女士说。
邓女士的便利体验来自大足区推出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全程网办模式:当地满足条件的新生儿父母,可通过“渝快办”等相关平台上传电子资料,在线完成新生儿上户口、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手续,这一政务举措方便了不少居民。
大足区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是各地优化在线政务服务的一个缩影。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各地“一网通办”能力显著增强,集成化办理服务、联办体制等创新模式频出,政务服务日益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王益民认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平稳有序,构建了普惠均等、便民高效、智能精准的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各地借助平台,因地施策,聚焦群众办事的“急难愁盼”,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许。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办事堵点发现解决机制、建立健全服务体验优化机制、建立健全平台支撑能力提升机制、建立健全效能提升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13个常态化工作机制。专家表示,《意见》的发布将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成果转化为持续性、制度性安排,对于深化“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AI“智慧审查”效率高
《意见》指出,要强化新技术应用赋能机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探索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分析预判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通过智能问答、智能预审、智能导办等方式,建设企业服务空间和个人服务空间,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直达直享、快享快办”。
在山东省青岛市,运用智能新技术是当地政务服务的一大变化。青岛高新区某基建类建设项目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当地推出的施工许可AI智能审批服务对他帮助很大,解决了以往项目方材料准备费时费力的难题。“现在我只需简单填写基本内容,项目申报需要的其他信息都可以通过智能化共享来直接获取。在审查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智慧审查’效率高、结果准确,在各环节为我们提速增效。”李先生说。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除了利用AI技术开展智能辅助审批,青岛市还通过建立“智能审批”服务专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材料免提交”“表单免填写”“公章在线盖”“审批扫脸办”“智能辅助查询”等一系列服务新体验,实现从单个事项供给到一体化场景服务的转变。
在线政务服务日益智能便捷的背后,是政务数据的共享互通。据统计,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已联通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6个国务院部门的政务服务平台,构建了国家、省、市、县多级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数据实现有序共享,推动了90.5%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51%。
《意见》指出,要优化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机制,更好发挥公共通道作用,持续做好政务数据汇聚、治理和大数据分析等工作。专家认为,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作为全国政务服务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的总枢纽作用不断发挥,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服务效率和协同化水平,让各地区各部门从“独唱”到“合唱”。
政务文件“一键打包归档”
在线政务服务近年不断转型优化,带动了政务服务文件和档案的电子化。但以往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具体怎么归档、形成的电子档案怎么管理无明确的制度规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电子文件归档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继而影响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政务服务电子文件从形成办理到归档管理全流程电子化,从机制和流程上提出要求。
《办法》提出,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的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可以以电子形式归档并向档案部门移交。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
一些省市已在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上展开尝试。江苏省从管理和技术层面着手,完善了涵盖事项同源、用户认证、电子归档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广东省在功能需求、技术流程、归档信息等方面,为相关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提供技术规范;浙江省在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实践中,提出“谁办理谁归档”“按事项归档”“一键打包归档”的归档模式……
专家认为,随着《办法》出台,“一网通办”电子文件应用将迈入新阶段,有利于解决政务服务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实现政务服务全流程网办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丁美栋)
转载链接:https://www.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