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讯(记者宋雅文 拍热扎提 · 阿不都报道)初夏时节的洛浦县田间地头农事正酣,扶贫车间一片忙碌,这个还有1833户7383名贫困人口的贫困县,正铆足干劲为如期实现脱贫冲刺。
近年来,洛浦县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设施农业等方面共同发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必胜决心做好“脱贫答卷”。
产业扶贫拔穷根
5月13日,在洛浦县利田香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员工正在忙着将鸭肉分类、称重、包装、装车。麦提玉荪 · 拜克尔和妻子一大早便赶到车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麦提玉荪是洛浦县多鲁乡恰克玛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夫妻俩到利田香农食品有限公司就业,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两人每月还可以拿到5000多元工资,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2018年,洛浦县引进利田香农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互助组+贫困户”的养殖模式,在6个乡镇建设了250座种鸭养殖棚。
“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公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肉鸭孵化、养殖、屠宰产业链,养鸭产业已在洛浦县落地生根。”利田香农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加工厂厂长助理张永生说,公司采取集中规模化养殖,一年养殖6茬,可带动5000名贫困人口增收。
除了肉鸭产业,木耳种植产业也成为洛浦县群众增收的新渠道。2018年,昆仑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洛浦县发展食用菌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互助组+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实行基地化、标准化种植。目前,洛浦县已建成年产3000万袋菌包的生产基地,成立6个种植合作社,建成7个黑木耳种植基地、162座种植大棚,覆盖全县6个乡镇,直接带动近7000名农民增收。
多鲁乡墩库孜来克村贫困户米娜瓦尔 · 麦提库尔班在昆仑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班1年多来,从家庭妇女变成了公司的骨干,全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我在家门口的公司上班,不仅能照顾孩子,还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米娜瓦尔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种鸽养殖、肉鸭养殖、黑木耳种植……这些产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脱贫门路。
变身工人忙生产
洛浦县阿其克乡喀勒台拜勒村村民阿米娜 · 阿布杜卡迪尔每天准时来到乡里的扶贫车间,在缝纫机前忙碌。阿米娜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22岁的她已经在扶贫车间工作1年多了。
“我每个月能挣1600多元,这里还免费为我们提供午餐,村里许多姐妹都在这里上班。”阿米娜说。
驻扶贫车间干部布热孜亚木 · 阿布迪克里木介绍,为切实解决员工后顾之忧,扶贫车间不仅建有卫生室、培训室、职工食堂,还成立了托幼所。
和阿米娜一同进入工厂的凯丽比努尔 · 阿布都合力力前不久升职为车间主任。“在这里上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信!”她自豪地说,以前作为家庭妇女,除了干农活就是围着锅台和孩子转,买什么都得向丈夫伸手要钱;现在自己挣钱了,日常开支自己就能做主,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阿其克乡扶贫车间配备了46台缝纫设备,有员工37名,其中贫困人口12名,人均月工资1500元以上。
这几年,洛浦县从全国各地引进21家企业,建立了产业园,提供4000个就业岗位。
洛浦县扶贫办主任李州州介绍,为了更好地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洛浦县形成了县有龙头企业、乡有规模企业、村有扶贫车间、户有小作坊的四级产业发展和就业体系,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
搬迁开启新生活
液晶电视、冰箱、自来水、抽水马桶……洛浦县库拉买里社区红桥小区的居民艾合麦提 · 杜来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2019年4月,包括艾合麦提在内的336户2137名贫困户搬入红桥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之前我们一家人住的是土坯房,现在搬进城里,不仅孩子能就近上学,我也在政府帮助下找到了工作,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艾合麦提笑呵呵地说。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红桥小区所在的库拉买里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熊婷介绍,社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结合城镇化建设规划布局,打造了1座2000多平方米的集贸市场,采取“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产业+就业”模式,为居民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
居民阿依居麦 · 麦麦提敏在集贸市场里开了一家商店,47平方米的店铺里,各类商品整齐地摆在货架上。
2019年4月,阿依居麦一家从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拜什托格拉克村搬到红桥小区,并筹钱开了这家商店。“别看我的店面小,每天有500多元收入呢,让我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我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阿依居麦充满信心地说。
如今,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扶贫成效日渐凸显,洛浦县正向全面消除贫困发起最强进攻。